
“人力型”轉移是人類社會較為古老的一種技術轉移模式,它是由人的流動而引起的技術轉移。如隨著人員的遷徙、調動、招聘、交流往來、異地培養等各種流動形式,皆可引發。因為技術無論呈現何種具體形態,都是以人為核心而存在并被人理解、掌握和應用的,所以人的流動必然伴隨著技術轉移。
歷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力型轉移發生在“二戰”期間,為躲避戰亂及法西斯迫害,歐洲特別是德國大批科學家、設計師、學者逃往美國,使這些國家許多領先技術與理念轉移到美國并在那里開花結果。20世紀30年代,當包豪斯在歐洲關閉時,卻在之后的80年里,在美國落地、發芽、開花,豐富了北美大陸的景觀。
包豪斯首任校長格羅皮烏斯本人在回顧包豪斯的這段美國經歷時也說:“回顧過去,你很難相信,盡管困難重重,包豪斯已經能有這么大的影響。當你住在德國的時候,你很難想象包豪斯在國際上已經有多有名,特別是在美國和英國這兩個國家,學校的藝術和建筑專業課程設置已經遵循著包豪斯的方法,州級的官方建筑師考試有‘什么是包豪斯’這樣的必答題。因此,所 有的一切都是值得的,盡管你和我都未曾預料到我們將會遇到的巨大的和幾乎不能克服的困難。”
現代主義建筑大師路德維希·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堅持“少就是多”的建筑設計哲學,在處理手法上主張流動空間的新概念。
今天,美國的教學安排和課程設置中仍然不費力就可找到包豪斯影響的蹤跡;同時教師們在教學過程中也培養了一批推動美國建筑、設計和藝術發展的學生,影響深遠;美國的建筑證書測試仍然要求考生回答關于包豪斯的細節性的問題;上個世紀90年代末,格羅皮烏斯、勒·柯比西耶、密斯·凡德羅這三位移民而來的設計先驅,因其改變了三分之二城市天際線這一在建筑領域的貢獻以及對設計、社會的杰出影響,被《時代》雜志評選為20世紀最重要的人物。
“智能型”工業設計技術轉移模式是指由一定的專門科學理論、技能、經驗和方法等精神范疇的知識傳播和流動所引發的技術轉移,它不依賴實物的轉移而進行。西方工業設計史中,在工藝美術運動、包豪斯、現代主義設計、后現代設計等思潮與設計風格的傳播與交流的共同作用下,誕生了豐富的當代工業設計形態。這些工業設計運動及思潮無一不是設計理論、經驗和方法的區域性,乃至全球性的大轉移。